关键词: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

主题: 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一)

高与低是相对的,说中华文明高是相对西方来说的(当然,这不排除西方文明有其自身的优点与长处)。我想在几个大的问题上,简单地对比一下。举出五位中国名人:老子、孔子、韩非子、朱子、曹雪芹,分别加以评说。(这个比较,当然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
老子有部《道德经》,我认为是我读过的书里面最了不起的一本。全书仅五千字,内涵却深不可测。哲学被西方认为是最高的学问,是探求“真、善、美”的。西方人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得到康德、黑格尔、萨特、尼采,一直在求“真”,即真理,宇宙的真实规律,但结果穷二千多年的探索才发现,原来这是人力所达不到的。然而,老子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道德经》一开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12个字,就开宗明义的指出,自然规律是不可能被人掌握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西方哲学界二千多年来的努力,归于失落。反过来却给《道德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与肯定。我想老子也不是靠他的神来之笔。而是由于他凭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身份与学识,能接触到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国家典籍、档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周朝列国几百年以及周以前的历史与知识而得出的研究结果。
相比之下,与老子同时的苏格拉底不过是一介平民,他以雄辩之才,开启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先河,成为西方哲学的源头。他及他的学生柏拉图、亚里斯多得等发展了一整套理性思维模式,却选错了目标与议题,从而做了不少虚功。西方哲学与中华文明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原因何在?我想首先与古人的实践范围与深度不同有关。周朝800年历史,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与古希腊相比无论在时间跨度,地理范围,人类实践方面,中国周朝都超过它许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历史进程的复杂,斗争之剧烈,人才的涌现,学术之繁荣,与《荷马史诗》相比均有过之无不及。其次,在于民族性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希腊人生活悠闲,崇尚辩论,注重“本源”。而中国人劳作辛苦,讲求实际,重视直觉。故而西方哲学精于过程,强调理性,却迷失方向。中国哲学,注重实效,偏于感性,故不似学问。其三,中国哲学是口口相传,代代延续。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哲学经典的学习、研究、检验、扬弃。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却时有中断,不断转向,现在是前途难断。可见,东西方哲学,各有所长,但中国哲学更有生命力力。这个结论,成立吗?西方哲学在迷惘?中国哲学在起航?

留言人:伍国贤 (2005-06-27 00:23:00)

主题: 日疑录

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一)
高与低是相对的,说中华文明高是相对西方来说的(当然,这不排除西方文明有其自身的优点与长处)。我想在几个大的问题上,简单地对比一下。举出五位中国名人:老子、孔子、韩非子、朱子、曹雪芹,分别加以评说。(这个比较,当然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
老子有部《道德经》,我认为是我读过的书里面最了不起的一本。全书仅五千字,内涵却深不可测。哲学被西方认为是最高的学问,是探求“真、善、美”的。西方人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得到康德、黑格尔、萨特、尼采,一直在求“真”,即真理,宇宙的真实规律,但结果穷二千多年的探索才发现,原来这是人力所达不到的。然而,老子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道德经》一开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12个字,就开宗明义的指出,自然规律是不可能被人掌握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西方哲学界二千多年来的努力,归于失落。反过来却给《道德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与肯定。我想老子也不是靠他的神来之笔。而是由于他凭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身份与学识,能接触到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国家典籍、档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周朝列国几百年以及周以前的历史与知识而得出的研究结果。
相比之下,与老子同时的苏格拉底不过是一介平民,他以雄辩之才,开启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先河,成为西方哲学的源头。他及他的学生柏拉图、亚里斯多得等发展了一整套理性思维模式,却选错了目标与议题,从而做了不少虚功。西方哲学与中华文明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原因何在?我想首先与古人的实践范围与深度不同有关。周朝800年历史,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与古希腊相比无论在时间跨度,地理范围,人类实践方面,中国周朝都超过它许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历史进程的复杂,斗争之剧烈,人才的涌现,学术之繁荣,与《荷马史诗》相比均有过之无不及。其次,在于民族性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希腊人生活悠闲,崇尚辩论,注重“本源”。而中国人劳作辛苦,讲求实际,重视直觉。故而西方哲学精于过程,强调理性,却迷失方向。中国哲学,注重实效,偏于感性,故不似学问。其三,中国哲学是口口相传,代代延续。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哲学经典的学习、研究、检验、扬弃。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却时有中断,不断转向,现在是前途难断。可见,东西方哲学,各有所长,但中国哲学更有生命力。这个结论,成立吗?西方哲学在迷惘?中国哲学在起航?
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二)
孔子主张“仁”。可是他本人对“仁”的解释就有几十种,孔子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折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这不仅是孔子一人的风格,老子、庄子等也都是立论高深,意蕴隽永,层层剖析,句句珠玑。中国哲学兼收并蓄,博大精深。而西方哲学却固守思维二元论,讲求对错、正邪分明。这也与他们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做为西方思辨基石之一的欧氏几何。其立论模式是先确立“公理”,即不需用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而作为证明其它命题推理的依据的命题。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另一方面,在对西方人精神生活影响很大的基督教中,其教义的基石之一,就是坚信“圣父、圣子、圣灵三体一位”。这是信仰的前提,也是一种“公理”。故而,我们从小布什总统所领导的今日美国政府之思维模式中看到的是:简单、机械的二元论。因为,美国代表“正义、自由、平等、公正”,所以,顺从美国者是正方,不听从美国者是反方,不存在第三方。所以,美国要搞“单边主义”,反对“多边主义”。许多人赞赏西方人的遵纪守法,单纯诚信,而我觉得这个表象后面反映出的是西方人思维上的僵硬,简单化,缺少辨证法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不是西方文明在思辨方面落后于中国的地方呢?多向思维是中国人的强项吗?华人学者在美国成绩斐然,是不是证明中国人的“文化遗传基因”优于西方人?

留言人:伍国贤 (2005-06-27 22:51:41)

主题: 日疑录

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三)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 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争鸣中产生的最后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末期的乱世中,韩非融汇贯通并发展了老子、荀况以 及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自身的的法家理论。韩非一生追求的政治抱负是为统治者创建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这就是其以“法”、“势”、“术”为核心的法律理论。韩非的法律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因此,在韩非的著作中大多是带有浓厚实用主义、功利色彩的权术阐释,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法制建设的角度讲,韩非别具匠心地将“法”、 “势”、“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始终坚持将这三者放到社会背景、人性特点和其他相关的习惯、制度中加以考察———这使得他的理论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反观西方世界,虽号称以法治国,但仅靠严法重刑,辩论推理,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以美国为例,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法制很健全。但实际效果怎样?简单举几个例子,美国的国内治安情况并不好,尤其是黑人为主的社区犯罪率很高,美国持枪犯案的比例很高,而且低龄化的趋势严重。民事案件方面,辛普森案与最近的杰克逊案能让我们觉得美国的法制是有效和有效率的吗?反恐战争以来,美国以战争的名义以“美国至上”为标准,不但置剥夺他国人民的生命、人权及尊严而不顾,而且也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许多人权与自由。一些美国人都觉得美国也象一个“集权主义国家”了。其实,美国奉行的也是“法”、“势”、“术”相结合的路子,只不过主宰者由“君主”换成“总统”,“法”、“势”、“术”的具体内容有所改变而已,不足之处是运用不够纯熟和园通罢了。通观小布什总统的任职表现,他身上任性的“君主气派”,胜过“民选总统”的应有风范。从国际上看,这种不合谐更明显。美国及美国总统就是今日世界之“君主”,从法制的角度衡量,他们运用“法”、“势”、“术”的能力与水平,离韩非子的要求差远了,离中国人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也差远了。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在法制上,尚显“稚嫩”。法学家们会同意吗?如果以上仅是本科生层次的考核,再加“以德治国”,“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之类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课程,美国人能得多少分?

留言人:伍国贤 (2005-06-29 02:00:49)

主题: 日疑录

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四)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五·四”以来受到猛烈的批判,认为是鼓吹吃人的封建礼教。甚至有人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要为中华民族的衰弱负责。其中一个说法是:“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解从一而终的贯彻着他的理学思想,并被封建政府指定为正解。自元朝开始,朱熹的学说就被定为官学,明清科举明令出题以朱注为标准。元明清600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所谓读经其实并不是在读经,而是在读朱子。整个民族的精英读朱子读了600多年,流毒实在太深。理学误了国家和民族!理学误了传统文化!理学误了读经!汉民族自宋以来一蹶不振,汉族自己再也没有重现汉唐的强盛与繁荣。宋朝的孱弱是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所造成,但之后元明清三朝汉族的疲弱却是拜理学所赐。”
但我认为这个结论有点武断,对朱熹本人尤其不公。这里不详谈了。也有为朱子(朱熹)辨解的,现录于下:“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于是有人也说朱熹要人民放弃任何欲望,不让老百姓活下去。所谓"存天理",就是保存封建伦理,维护封建制度。朱熹明确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 13)要求美味是从饮食中产生出来的,人欲是从天理中产生出来的,所以,他又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同上书卷9)对于统治者来说,天理就是天下为公, 人欲就是一己之私。在处理各种政务时,就要出以公心,公正处事,主持公道。这就是天理,就是所有当权者应当遵循的。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赃枉法,贪污受贿,穷奢极欲,这些都是"人欲",都是朱熹所反对的,也是一切正派人所反对的。这那里是不让老百姓吃饭呢?他反对贪官污吏,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我觉得这种分析,可以接受。我们首先要读懂朱子的著作,了解一点历史,再参阅对宋明程朱理学的不同评价,大概才能品味“存天理,灭人欲”的真实内涵。
朱熹当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有其社会原因,有其现实意义,故而能为中国社会所接受,而且还影响到中国周边一些国家。800年过去了,我认为朱熹思想中仍有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的精华部分,“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其一。
人类在20世纪有不少惨烈的经验教训,其中以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最为严重。其根源就在于不按自然规律办事,人类不但不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且还一再放纵自已,陶醉在对“他人”及自然的“节节胜利”之中,自吹自擂,自鸣得意,不知祸之将至。20世纪的西方思潮讲求征服自然,奴役地球,殖民太阳系。在人际关系上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弱肉强食,出人头地美化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公然宣扬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没有天理,只有利益。在这物欲横流,天理沦丧的今天,重温朱熹,重修道德,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假道学吗?是陈腐之见吗?是沉渣泛起吗?

留言人:伍国贤 (2005-06-30 03:01:00)

主题: 日疑录

西方文明处在低级阶段?(五)
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说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首。其蕴涵的精神财富,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宝藏。有学者认为:“在持续不衰的“红楼热”中,核心应当是对《红楼梦》原著的阅读和深度阅读,读者和研究者早已意识到小说超越了社会揭露和道德谴责的层面而进入到了哲理性的审美境界,它远远不止是社会性悲剧而是精神性悲剧。如果说《水浒》是平民文学,倡扬“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之举,希冀“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理想境地,那么这种平民文化首先关心的不是人的精神出路,而是人在现世间的出路,痛苦的根源是物质的匮乏、权力和财富的缺失。而《红楼梦》则大不相同,甚至相反,痛苦不是由于物质匮乏,而是由于餍足,即所谓饫甘餍肥、锦衣纨裤,一切物质的富足似乎都没有了意义。这是一种贵族文化,产生在贵族人生体验的背景上,准确地说产生在贵族阶级当中那些感觉敏锐、耽于思索者的人生体验的基础上。佛家文化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身显贵,就是在这样一种生活基础上仍然感到痛苦的人,当他思考人间痛苦的原因时,就不会认为是由于物质匮乏,而感到物质世界就是痛苦之源,人要摆脱痛苦就要从外在的物质世界超越出来,实现内心的精神升华。《红楼梦》的作者当然不是释迦,但在感受世界的贵族生活背景上,有某种相通之处,它造就了这部作品所关注的远远不止是人的物质生活状况,而首先是精神生活状况,是人生的感受、人性的内涵、生命的意义等等超出故事层面的东西。”(本文作者是一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文末的附记读来别有一番滋味,故照录于下。
附 记:年来,旅居于美东距纽约市区约百里之遥的郊野山丘上。此地人烟稀少,林木幽深,不仅夜间万籁俱寂,即晴天丽日,亦悄无人声,倒常见大小松鼠跳跃,天鹅野鸭游弋,更偶有野生鹿出没于窗前屋后。静穆之中,既无书友,又乏资料,手边惟《红楼梦》原著一部为伴,乃从头细加检读,有所感悟,草成此文,聊记缘起于此。 2004年年春)
这种“贵族的反思”,似乎是东方思维的一个特色。我们还以举出一个杰出的例子,俄国的托尔斯泰。他的《复活》一书中浸透的是“贵族的忏悔”,这部名著使他不朽。曹雪芹身处康乾盛世却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积弊,看透了名利场上的种种悲剧,一曲“好了歌”,多少心酸泪。让我们重温这位文学大师的千古一叹(请不要把他简单地看成消极厌世):
跛足道人《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古老的东方诸国,都有过灿烂辉煌的过往,具有人类文明的滥觞。近几百年西方文明,借资本主义之雄风,挟现代科技之利器,独领风骚,称霸全球。《红楼梦》有云: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西方的筵席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美国轮流做东已铺陈了几个世纪,这个流水席在21世纪还能开多久?美国一个著名杂志,最近在封面上将一千年前的世界贸易中心“东京汴梁”与今日的纽约做一比较。可见,美国也出现了“贵族的忧患”。然而,在美国,在西方,清醒而明智的政治家们在何方?西方文明仿徨在十字路口上。想当年在“清明上河图”中所展现的昔日开封,市场经济何等发达,看今朝“911”之后的纽约风光,“美利坚帝国”还能独领风骚多长?一方面坐拥称霸全球之实,一方面频呼“中国威胁论”。美国人是未雨绸缪,是蛮横无理,还是缺乏自信,真的恐慌?“老欧洲”虽有深厚的文明积淀,无奈已是昔日黄花,当代西方文明却由“暴发户”山姆大叔领军。“脱亚入欧”的日本不过是东西方文明杂交出来的一个怪胎,是只跟在美国身后的狐狸,上不了台面。今日亚洲,眼看中、印、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初显端倪,是否代表着东方文明的崛起?内功深厚的中国要“发功”,美日同盟能否承受?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许多人所猜测的:21世纪将是中华文明所代表的东方文明的世纪,我们看得见吗?
留言人:伍国贤 (2005-07-01 23:46:35)

<结束>
留言簿

 

有关此站点的问题,请向 Tongrn@msn.com 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