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键词:暑热忆南京 |
| 主题: 暑热忆南京(1)
|
| 各位暑假好!
放暑假以来,内蒙古地区出现自我来到内蒙四十一年以来少见的持久的暑热天气,这里已经连续很长时间没有下过雨,干燥而炎热!持续35--36度的天气对南京人来说不当回事,对这里很少经过炎热天气“考验”的人来说就非常得不寻常了!记得有一年内蒙的夏天奇热,空调电扇脱销,当我买回电扇后的第一夜,老伴就被吹感冒了,从此这个电扇宝贝就被束之高阁!这里,每年到了八月底九月初,一早一晚就开始有习习凉风,天气变得凉爽起来,虽然气候宜人,但对我来讲总是觉得夏天的滋味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就匆匆地溜走!今年则不一样,我好像又找到了在南京时度夏的感觉,暑热不仅没有给我带来烦恼反而增添了不少快乐的回忆!
一 冲凉
1959年我离开南京时最后的住处是南京小板巷13号(1991年路过南京时这个巷子已被拆掉路北的全部房舍,我住过的院子还被保留着,今天可能早已荡然无存),当时的饮用水是顾人挑自来水存到家用的水缸里,而洗菜淘米则是用这条巷子的水井里提上来的井水。夏天的井水清凉无比,我和院里的同龄人就在中午偷偷提井水冲凉,虽然,这要被我母亲发现是会被制止的,可是总还会享受到那井水冲凉的美妙感觉,比现在在家里享受淋浴真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二 鹅卵石上奔跑的木屐
小板巷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窄巷,卵石的大小大约在15---20公分左右,也有一些更大的,这些卵石经过多年的踩压,大都十分光滑。当时我在夏天穿的拖鞋是一种非常简陋的木屐,一块和脚型相仿的木板,钉上一条帆布带就蛮可以了!这样的木屐穿在脚上我不仅可以自由自在的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而且可以跑动,更有意思的是一面跑一面拖着木屐打击凹凸不平的鹅卵石路面,能够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真是动听,可惜至今为止没有一部电影里出现过这样的镜头这样的音乐!
| 留言人:刘元骏 (2005-07-15 19:41:38) |
| 主题: 暑热忆南京(2)
|
| 三 期待着再玩一次“顶指顶锅”
我的女儿和外孙女再过一周就要回来团聚了,2003年8月,非典刚过,八个月的外孙女冰冰就回到青岛,整整两年我没见过一面,十分想念!只要一闲下来我就想着冰冰一回来我就教她玩“顶指顶锅”!这是让我在每年夏夜都要重复回忆的曼妙无比的儿时游戏......
“顶指顶锅,淘米下锅,一把抓住哪一个?”“咳...咳...咳...”半个世纪前,大约1950,1951年的南京程阁老巷6号门前,晚餐之后,大门外,洒水,扫地,摆上藤椅,竹床,小板凳,这个时候还没到大人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处于自由活动的阶段,一群比我稍大或者稍小的孩子,在高高兴兴的玩着“顶指顶锅”的游戏,其中的一个伸出右手,手背向上,其余的孩子有的伸出右手食指,有的伸出左手食指,纷纷顶住那个平伸着的右手手心,大家一起用特有的韵律喊着或者说唱着-----顶指顶锅-----淘米下锅------一把抓住哪一个-----刚刚唱完又一起假装着大人咳嗽-----咳-----咳----咳----还没等第三声咳嗽完毕,顶在手心下面的那些小手指便突然抽出来,就在同一瞬间,平伸着的右手也立刻收拢,抓住一个或两个稍显迟疑的小手指!大家轰然大笑,或是庆幸自己没有被抓住,或是高兴的抓住了别人,或是在解释、争辩......一直到下轮顶锅重新开始!
此时此刻,五十年前的欢声笑语又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顶指顶锅-----淘米下锅------
南京的朋友们,现实的南京还有这样的儿歌吗?您的孙辈们还会这种游戏吗?真担心这样的游戏会失传!下个星期我要教会我的外孙女,我们一起玩个痛快!
| 留言人:刘元骏 (2005-07-16 23:10:47) |
| 主题: 通报诸学友
|
| 各位学友:我已有一个多月没有上网留言了!本来想以《暑热忆南京》的话题在假期里连续写点东西,可是在8月中旬突然让医生留在医院做了瘘管手术,手术虽小,但是很不方便,至今已经35天了,还要每隔一天换一次药!其间,女儿和外孙女从青岛回来住了一个月,热闹之中还要忍着疼痛坚持上考研辅导班的课,真有点苦不堪言!今天下午正式开始休息,但愿能恢复的快一些!
又:我的新浪邮箱由于网络的原因被全部清空,损失惨重!
再:最近我们的葡萄架是否不太容易上来?是否也有点故障?
| 留言人:刘元骏 (2005-08-22 21:16:16) |
|
|
<结束>
|
留言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