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孙中山传奇

四、返回故乡

孙中山怀着复杂的心情返回故乡,他的学业半途中止了。现在,他已经成人,今后……。夏威夷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觉得自己是有收获的,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光明世界。回来会怎么样呢?……
还没有踏上家乡的土地,他就领教了清王朝的黑暗。
船到香港,他换乘一只载客的木船,前往香山,途中要经过一个清政府设置的关卡。船老大事先关照大家:在关卡要检查,大家一定要忍耐,千万不能得罪了那班老爷。
刚到关卡,就有一帮清政府的关吏威风凛凛地登上船高声吆喝:
“检查!检查!快把箱子都打开!”
船上的乘客事先就已经打开了箱子,做好了检查的准备。这帮关吏凶神恶煞般地乱翻了一通,见值钱的东西就“没收”,不值钱的东西就扔一边,折腾了一阵,大摇大摆地走了。
这帮家伙刚走,孙中山还没有来得及把东西收拾好,又有一帮关吏高喊着跳上船来:
“打开!打开!统统检查!”
“不是刚检查过吗?怎么又要──”一个乘客还没有说完,“啪”一记耳光打得这个乘客险些掉下河。
“不识相!刚才是收税,现在是收捐!”
再没有人敢多嘴,船老大陪上不少好话,总算把这帮乱翻了一阵的强盗打发走了。
还没有来得及开船,第三帮关吏又跳了上来……
当第四批关吏跳上船来“检查”时,孙中山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声责问他们:
“你们又想干什么?我们都被检查三次了,还要查什么?”
“查什么?老子们是查禁私运火油,保护公众安全的!你小子竟敢质问起我们来了!找死呀!”一个关吏恶狠狠地说。
“笑话!衣箱里能藏火油吗?真是连起码的常识也不懂!”孙中山毫不畏惧,大声驳斥他们。
孙中山顶抗不让检查正合这帮关吏的心意,他们相互瞥了一眼,发出一阵会心的奸笑。
有的怕事的旅客忙上前来劝孙中山,说:“小伙子,你就打开箱子让他们查吧,不然会给我们大家带来麻烦的。”
孙中山哪里肯让步,勇气十足地说:“怕什么!等到了港口,我们都去控告这帮家伙。只要官厅还有点公正,就不会随意放过他们。”
这时,那几个关吏带着船长离开了船,往岛上走去。旅客们知道船只被扣,当天走不了,大家不禁唉声叹气,有的人就埋怨孙中山,怪他不懂事。孙中山大声向旅客们说道:“中国掌握在这样的贪官污吏手中,我们难道还能容忍吗?难道就只能任他们胡作非为,坐视不救吗?”
天色渐渐暗下来,孙中山和旅客们都困在船上动弹不得,他乘机向大家宣传救国的道理。第二天早晨,船长在被迫交出“罚款”之后,才被放回来,准许开船。
回到翠亨村家里,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孙中山的气才算消。毕竟翠亨村是个小村庄,天高皇帝远,衙门的官吏管不到这里来。孙中山在家里可以同一些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在一起自由自在地骂那帮贪官污吏,把他在海外的所见所闻讲给他们听。这些年轻人中,有几个同乡成了孙中山的好朋友,他们是陆皓东、杨鹤龄和杨心如。其中,和孙中山最要好的是陆皓东。陆皓东从小随经商的父亲住在上海,父亲死后才随母亲回家乡。他头脑灵活,见过大世面,对清政府的腐败非常不满,和孙中山一样,陆皓东也迫切希望能改变这个世道。
孙中山经历了海外的见识,回到翠亨村以后,对家乡的种种落后现象很看不惯,便尽力向乡亲们讲述海外的新鲜事,改良乡政。他后来回忆说:“我回到双亲膝下后,乡间的耆老和朋友们都要我述说在夏威夷的见闻给他们听,而我所说的都为他们所欢迎,因此,他们终于推我参与乡政之事,更多采纳我的意见,改修道路,在街道上点夜灯;为防御盗贼,以轮流方式,用壮丁担任夜警队,令这些壮丁带枪等事皆是。”
孙中山还常常向村民谈及清政府的腐败。对他们说:“清朝的官吏,只知道勒索,向百姓要捐要钱,何曾见他们为百姓做过什么事吗?办学校了吗?没有!修桥筑路了吗?没有!皇帝只知道自己一家一姓的尊荣,根本不知道造福国家和百姓。”
有一次,孙中山拿出一枚铜钱对乡亲们说:“你们看看,这个铜钱上的字,不是中国字,是满洲文字。现在中国的皇帝不是我们中国人,是满洲人。”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他向乡民宣传了反清的思想。
还有的时候,他甚至带着一群孩子们玩“捉满洲仔”的游戏,在大街小巷高喊“捉满洲仔呀!”村中的老人听到了,大为惊慌,大声喝止。
有一天,陆皓东到香山去了几天,回来以后,他告诉孙中山:
“你知道我这几天去做什么了吗?我当兵去了。”
“当兵?”孙中山不相信,哪有当兵就当几天的呢?
原来,为了抵御外患,朝廷下令要广东各县办团练。然而,各县的县官都是些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酒囊饭桶,哪里会办什么团练,只是虚造名册吃空饷而已。不料,朝廷派了一个钦差大臣下来检查阅兵,香山县官只得急忙要各乡送几个年轻人到县里临时充几天数。
“这是些什么样的兵啊!”陆皓东笑着说,“枪也不会放,队也不会站,还有不少是乞丐,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
“难怪朝廷同外国人打仗,总是打败仗。”
“是啊,你别看虎门炮台有那么多兵,”陆皓东说,“只要有五六十个健儿,就能把虎门炮台拿下来。”
村里在修北极殿,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工,这又是一件不该有的摊派。他和陆皓东商议,把北极殿里的神像砸了。
这天,他俩来到北极殿,有几个善男信女正跪在北帝菩萨前虔诚地烧香作揖,孙中山不由得笑出声来。他问他们:
“你们求北帝菩萨灵不灵啊?”
“心诚则灵嘛。”一个老太太回答。
“这北帝菩萨连自己都保佑不了,能保佑你们吗?”说着,孙中山一步跨上前,抓住“玄天大帝”的一根手指,只一掰就断了。
“啊呀,作孽啊!”老太太尖声叫起来。
陆皓东也跳上供桌,用小刀把“金花娘娘”的脸划成了一个大花脸,还扯下了一只耳朵。
“不好了,作孽啊!罪过啊!”殿里的善男信女一片慌乱。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村子,这种亵渎神灵的行为让许多愚昧的村民害怕了,他们怕神会惩罚全村的百姓,纷纷向孙达成兴师问罪。孙中山在翠亨村呆不下去了。第二天一早,就悄悄地离开了村子,到香港去求学。陆皓东也被迫离开了家乡,再度去上海。

* * *

孙中山到香港以后,最初进的是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拔萃书室”。不久,陆皓东也来到香港,两个好朋友又见面了。这年冬天,他俩一同由美国纲慎礼拜堂牧师喜嘉理给予洗礼,正式入基督教。孙中山入教时署名“孙日新”,后来,他的国文老师区凤墀根据“日新”的粤语谐音给他改名为孙逸仙。
拔萃书室是一所以补习英文为主的学校,孙中山的英文基础已经很好,他感到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不久就退了学。1884年4月15日转入香港中央书院。 这所学校创建于1862年,1889年改称维多利亚学院,1894年又改称皇仁书院。这期间,他每个星期天都到道济会堂听王煜初牧师讲解基督教的教义,对基督教非常虔诚。
中央书院实行英国教育制度,所开课程有语文、文学、世界史、英国史、地理、几何、代数、算术、卫生、机械绘图、簿记及常识等,是一所公立中学。
1884年5月26日,孙中山应父母之命回翠亨村与同县外 乡商人卢耀显的女儿卢慕贞结婚。婚后在家住了三个月,又回香港继续求学。
不久,孙眉从父亲的信中得知孙中山在家乡竟砸了北极殿的神像,非常为弟弟担心。他决心要孙中山再次赴檀香山,以便劝说他“改邪归正”。他给孙中山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生意受挫,急需用钱,但原来的财产有一半划在孙中山的名下,自己不能动用,希望弟弟赶快到檀香山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孙中山接到哥哥的信很为他着急,他要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哥哥,于是立刻办了停学手续,再次登上赴檀香山的轮船。不料,当他到了檀香山以后,哥哥一看见他,就破口大骂起来:
“你怎么竟敢闯下这么大的祸!做出这样天理不容的事!叫你不要信基督教,你不听,竟敢砸神像!现在居然加入了基督教!你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哥哥!”
孙中山也很不高兴,认为大哥竟然用谎言把他骗来檀香山,便同他吵了起来。孙眉罚他在姑剌牧场锯木料,还动手打了他几下。孙中山气愤极了,跑到孙眉书房,一把扯下挂在墙上的关帝像,扔进了厕所里。事后,孙眉收回了以前赠送给他的那一半财产,并把孙中山送到茄荷蕾埠的商店里帮助做生意。
孙中山又来到了茄荷蕾埠的商店,他被哥哥孙眉责罚,店里的员工对他的态度也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孙中山岂能忍受这种窝囊气。他悄悄离开了茂宜岛,来到了火奴鲁鲁,找到了他在意奥兰尼学校时的老同学钟工宇。
钟工宇非常同情孙中山,也很想帮他的忙,但是他那时刚刚开始经营一家裁缝店,手头也不宽裕,一时拿不出一大笔路费。他想起了奥阿厚书院的芙兰德曼老师,这位老师是个热心人,在钟工宇和芙兰德曼老师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凑足了回去的路费。临行的时候,孙眉闻讯赶来了。
“弟弟,你不要走!”
“船票已经买好,我要赶回去读书。”
孙眉见实在留不住弟弟,便有几分伤心地说:
“你实在要走,我也留不住你。你回香港以后,给我来信,我会给你汇钱,继续供你读书的。”
孙眉说的是真心话,他后悔自己对弟弟责备太严了。后来,他果然给孙中山汇去巨款,供他上学。

 

 

有关此站点的问题,请向 Tongrn@msn.com 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