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孙中山传奇 作者:范方镇 2003.2

二十七、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山雨欲来风满楼。清王朝在革命力量的一次又一次打击下,已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
面对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觉醒和不满,清政府除了采取武力镇压的一手以外,也采取了安抚欺骗的另一手。从1901年起,清政府陆续推行了所谓“新政”,包括奖励实业、兴办学校、劝止妇女缠足等。1905年底又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制度,1906年9月正式宣布“预备立宪”,企图以“君主立宪”为幌子, 使“皇位永固”。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姿态,欺骗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成立了各种拥护的组织,康有为的保皇会也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于是,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以外,又出现了一个“立宪运动”,他们要求清政府加快立宪的步伐。
1908年醇亲王载沣摄政后,为了维持面临垂死的清王朝,一方面罢斥权势煊赫的大官僚袁世凯,以“足疾”为名让他回籍休养,从而达到了把大权收回由皇室独揽的目的;另一方面继续声称要预备立宪,诏令各省于1909年内设立谘议局。第二年,各省立宪党人三次到北京请愿,要求在宣统三年召开国会,清政府被迫同意到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满足了部分立宪党人的要求。
1911年 4月,清政府宣布第一届责任内阁成立,大权全部集中在皇亲贵族手中,载沣集权于皇室的阴谋彻底暴露,使立宪党人大失所望。他们再度赴北京上书,称“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这一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立宪运动也最终失败了。这样,一些对清政府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的人,也对清政府绝望了,革命成为挽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孙中山领导多次武装起义的同时,全国各地的农民群众由于不堪忍受清朝政府的剥削和压迫,不断地自发组织起大大小小的反抗斗争,仅从1906年到1910年间的五年内,就有广东钦州农民抗捐、广东香山县僧道抗捐、广东抗查户口风潮、广东大埔农民暴动、广东连州农民暴动、江苏清江农民暴动、江苏宿迁农民暴动、江苏如皋农民暴动、江西袁州农民暴动、江西抚州农民抢米风潮、河南密县长葛县农民暴动、浙江新城农民暴动、浙江乌程归安农民暴动、浙江武康农民暴动、浙江德清县新市镇警局被毁、浙江遂昌县农民暴动、山东莱阳农民暴动、陕西扶风农民抗捐、四川叙州府犍为县红灯教起义、湖南长沙抢米风潮、湖北武穴崇阳饥民抢米、安徽、江西红莲会起义、安徽南陵县商人罢市、直隶良乡饥民抢食、安徽宣城农民抢米风潮、奉天东安县农民抢米风潮、山西交城与文水两县农民暴动……等等。这些农民的自发斗争,没有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强大的反清革命风暴,但是其中有些斗争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1910年 4月在长沙发生的抢米风潮就是一个例子:
湖南在1909年发生水旱灾荒,粮食歉收。地主、奸商和外国洋行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致使米价从往年每升二十文左右飞涨到八十多文。广大灾民无法生活下去,相继流入城市,十多万灾民靠吃树皮野菜度日。1910年4月11日, 长沙南门外挑水工黄贵荪一家四口被逼走投无路,全家投水自杀。
事情发生后,群众愤怒之中纷纷拥上街头,一齐哄到官衙,要求巡抚下令降低米价。抚巡竟然派兵镇压,杀死三人,打伤几十人。这一来,群众的激愤情绪更为炽烈,成千上万的群众在街头聚集起来,他们手持木棍、菜刀,捣毁了长沙城内的一百多家米店,将店内的粮食通通抢光。愤怒的群众还放火烧了清朝巡抚衙门、巡警局和大清银行。
1910年5月发生的山东莱阳农民暴动,也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这年5月,山东莱阳知县借口筹饷,强加捐税。农民要求用备荒的仓米代捐,但后来发现仓米已被官吏们私吞,乡民七百多人在塾师曲诗文的带领下,要求清算仓米和减轻捐税,遭到拒绝,酿成了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参加的起义,队伍发展到五、六万人,并很快波及到附近的几个县。
清政府在对内镇压的同时,对帝国主义者却卑躬屈膝。1910年2月, 俄国又向清廷提出六项要求,如不答应则“自由行动”。其中规定“中国长城以外,以及天山左右,俄人有权自由往来居留,及贸易货品,一概无税”。实际上是要把长城以外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俄国人还享有不纳税的特权。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决定接受,答应“照约办理”。这年4月,报纸披露清政府驻英、法公使致清政府的密电:各国在巴黎秘密商议瓜分中国一事。提出俄分蒙古、新疆、甘肃、直隶;日分奉天、吉林、黑龙江、福建;德分安徽、山东;法分广西、广东、云南、贵州;英分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西藏。仅留陕西、河南两省置一个小朝廷。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后因美国坚决反对,瓜分之议才得中止。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四川保路运动。
面对国内越来越激烈的反清斗争的风暴,清政府不得不扩大军备,但是,庞大的军备开支,加上本来就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大量外债,使得国库空虚,难以维持。清政府在4月15日以“改革币制”、“振兴东三省实业”为名,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达成协议,向四国借款一千万英镑,条件是出卖粤汉、川汉这两条商办铁路的主权。为了尽快签订这笔巨额借款合同,清政府于5月9日颁布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的诏令。实际上,这是借“国有”的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而且,清政府一纸“劫收”诏令就夺去了商民的股权。这种赤裸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义愤,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省爆发了反对铁路收归国有的保路风潮,尤其是四川的保路风潮最为炽烈。
当时,中国的铁路,大部分都被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只有少量的自主铁路,是由政府官办经营和兴建的。从1905年起,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路权、要求商办的热潮。几年内,江苏、浙江争办沪杭甬铁路,四川争办川汉铁路,湖南、湖北、广东三省争办粤汉铁路,都获得了程度不等的胜利,办起了铁路公司。当地的绅士、商人乃至普通居民也募捐集款,有的省份已开始修建部分线段。清政府“劫收”商办铁路公司,和各省人民以及地方绅商、立宪派的经济利益也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从而使它自己处于各阶层人民的坚决反对之中。
5月20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奉旨在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上正式签字。
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强行出卖铁路权益的行为,令广大民众对清政府的痛恨达到了极点,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向清朝政府叩头请愿,乞求“收回成命”。各省人民纷纷采取各种形式,同清政府的这种倒行逆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长沙学生举行罢课,开会演说,“纷传某日焚某署,某日攻某城”,“风声鹤唳,一日数惊”,形势已接近起义。湖北汉口商民罢市,宜昌筑路工人数千人和清军发生武装冲突。革命党人詹大悲主编的《大江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时势,事事皆现死机”,和平改革“为理所必无”,号召人民抛弃一切幻想,准备和清政府决战。广东召开了粤汉铁路股东会,一致要求维持原案,力争商办。留日学生主张“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四川的反抗风潮尤为激烈,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股东在成都召开临时大会, 到会者约一千多人,群情激愤,很多人失声痛哭。会上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随后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分会,参加人数达数十万人。保路会每次集会,到会者动辄成千上万,情绪异常激昂,提出了“打倒卖国贼”,“打倒卖国机关”的口号。
同一天,清政府宣布粤汉、川汉铁路收回详细办法,规定粤汉铁路每股先发还六成,其余四成发给国家无利股票,铁路获利之日起,于余利中分十年摊还。湖南、湖北、广东各路的商股,一律照本发还;四川省股款却不予发还,买工料的四百数十万两,只给国家保利票。这样,广东和两湖三省因获得补偿,保路风潮逐渐平息,独四川股民一无所获,因此保路风潮愈演愈烈。四川革命党人朱之洪,以重庆代表身份到省城成都后,便与成都党人曹笃、方潮珍、曾昭鲁、张颐、刘裕光、龙鸣剑等人秘密商量,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各路同时发动起义,省城成都也乘机响应。随后各人分头去做准备。
8月4日,川中革命党人龙鸣剑、王天杰、陈孔伯联络四川袍哥首领秦载赓等于资中罗泉井开会,决定成立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议定本月间在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发动,“外以保路为名,内行革命之实”。龙鸣剑是留日归来的学生,在日本时即已加入同盟会。
8月18日,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和湖广总督瑞● 电奏“责成赵尔丰懔遵迭次谕旨,严重对待”,要赵尔丰严厉镇压保路运动。9月2日,清廷准端方带兵入川查办弹压。
8月23日,成都举行了数万人的保路大会,散发传单,号召罢市、罢课、 停纳捐税以表示抗议。数十个州县闻风而动,卷入了罢市斗争,并很快发展成为全省性的抗粮抗捐运动,金堂、新繁、彭县、灌县等地发生群众暴动。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在端方和清廷的压力下,为保自身地位计,转而实行残酷镇压的手段,他以开会为名,把保路同志会的代表张澜等五人骗进督署,加以逮捕。这一无耻行径,立即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成都数万人民前往督署抗议,要求释放各位代表。狠毒的赵尔丰竟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场打死了三十二人,从城郊赶来的农民也有数十人被杀,造成了流血大惨案。
赵尔丰的血腥镇压不但没能使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全省人民的极大愤怒,附近各州县的民团纷纷起来,约有数万人将成都团团围困,清军闭门拒守。革命党人曹笃与朱国琛在大木板上书写“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自保自救”二十一字,放到江中,一时间传遍沿江各地,一、二天内,革命党人集合同志军六千余人,环双流地区,有八个县,均响应同志军。9月中旬以后,各地同志军纷纷打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9月25日,王天杰和吴玉章在荣县城内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宣布荣县正式独立,建立革命政府。在荣县独立的影响下,彭山、眉州、青神等十多个州县相继独立。
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前奏曲,它有力地鼓舞了湖北、湖南等地革命党人的反清斗争,标志着一场更加深刻、更大规模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已经为期不远了。

 

 

有关此站点的问题,请向 Tongrn@msn.com 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