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孙中山传奇 作者:范方镇 2003.2

附:孙中山的家族和后裔

   据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罗香林先生1942年所著的《国父家世源流考》以及1984年在江西宁都县田头公社孙屋大队孙屋底村孙世龙家中所发现的五卷六本《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记载,孙中山先生的远祖是河南陈留人。他的第二十六世祖先孙拙是唐朝中书舍人。孙拙的儿子孙【言利】,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76年)任承宣使, 赴闽粤间作战,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记载中称:“引兵游击于闽、粤、江右间。”后来屯兵于江西宁都县境(当时名虔化县),并定居于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远祖本是北方人,从二十五世祖孙【言利】开始南迁江西。从远祖来看,孙中山的祖先原为中原望族。
   孙【言利】南迁后,生子孙实,孙实生有七子,其中次子孙士元生孙有敬,孙有敬又迁居福建长汀河田,成为孙家入闽的始祖。此后,孙氏在闽历居四代,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孙【言利】的第七代子孙孙友松由闽迁徙到广东省紫金县忠坝落户,成为孙氏入粤的始祖。
   从孙友松起,传了十一代,都是定居于广东省紫金县,当时正是明朝时候。到了第十一代孙鼎标时,清兵入关,孙鼎标曾随钟丁先将军起兵抗清,以勇敢善战而闻名,曾因战功卓著,日升三级,时人称其公馆为连升馆。后来孙鼎标终因兵败归田,不仕于清,过着隐居耕读的生活。孙氏祖先世代相传的这种民族意识,不能不说对孙中山后来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
   孙鼎标生有三子,其中次子孙连昌于康熙中叶,举家由紫金县迁居增城,再入香山冲口门村定居。这是孙氏祖先入香山的始祖,也是孙中山的第六代祖先。
   到孙连昌的孙儿孙殿朝时,又由冲口门村迁居翠亨村,孙殿朝是定居翠亨村的始祖。从孙殿朝到孙中山,一共传了五代。孙殿朝生孙恒辉(1768─1802),他是孙中山的曾祖父;孙恒辉生孙敬贤(1788─1850),即孙中山的祖父。孙敬贤年十四岁即遭父丧,依恃寡母为生,凭着他的苦干和节俭,终于购得田地二十亩。孙敬贤迷信风水,曾有一位风水先生指一“牛龙眼”穴,位于皇帝殿,谓如能购得此穴,子孙必发达,孙敬贤便不惜卖田购置,到晚年已落魄到什么田产也没有的窘境。
   孙敬贤生有三子:孙达成、孙学成和孙观成。孙达成就是孙中山的父亲,生于1813年,卒于1888年。他也和孙敬贤一样迷信风水,终年养着一个风水先生,更将各祖坟按风水先生指示一一改葬,为此而耗尽家产。不得已而赴澳门一鞋店当学徒。三年期满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家葡萄牙人开的鞋店里当鞋匠,每月工资只有 4元。当时虽然盛行早婚,但孙达成因为贫穷,直到33岁时才回翠亨村与本县隔田乡杨胜辉之女结婚。
孙中山的二叔孙学成、三叔孙观成都因生活困苦,无法养家,分别丢下妻子程氏、谭氏去海外谋生。孙学成于1864年不幸在上海附近的洋面上遇难;孙观成则于1867年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矿区。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生育了六个子女,依次是:长子孙德彰,即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他生于1854年,卒于1915年;长女孙金星(1857─1861),四岁即病逝;次子孙德【示右】(1860─1865),六岁夭折;次女孙妙茜(1863─1955);三子孙德明,即孙中山先生;三女孙秋绮(1871─1912)。除去早逝的大姐和二哥外,与孙中山一同长大的只有哥哥孙眉、姐姐孙妙茜和妹妹孙秋绮。
   孙眉16岁赴檀香山谋生,1878年25岁时回香山与谭氏结婚。孙眉为人正直、质朴,虽然读书不多,但深明大义,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给予很大的支持。他的长孙孙满先生曾说过:“没有我的祖父(孙眉),就没有国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孙中山先生无论是读书,还是后来的革命事业,都得到孙眉在经济上的全力支持。
   孙眉与谭夫人生育一子孙昌,长大后曾拜梁启超为师,一度就学于日本东京大同学校,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孙满、次子孙乾,一个女儿孙霞。孙眉妻子谭夫人1915年去世,孙眉也于同年病逝在澳门旅途中,享年62岁。孙眉的独子孙昌一直受到孙中山先生的钟爱。1917年,孙中山先生亲率海军南下护法。几个月后,孙昌奉命解押军饷,在黄埔海面巡弋的海军因为情况不明,贸然开枪射击,孙昌因身负军饷银洋很多,从运输船跳到舢舨上躲避时,船翻溺水,不幸殉职。孙中山惊闻噩耗,哀恸异常,亲自写了“为国捐躯”的挽匾,并且全力抚养遗孤,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孙眉的长孙孙满,居住在台北市敦化北路,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广州市水泥厂厂长,以后就闲居未任公职,与妻子孙妙娟生有一个儿子孙杰,加拿大某大学旅馆系毕业,在香港从事旅游事业。孙杰有四个女儿:绍如、丽贤、爱娜、雅丽,都已大学毕业,学有所成。
   孙眉次孙孙乾,早年先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意大利炮兵学校,抗战期间曾任中央陆军大学教官,胜利后一度担任广东省中山县县长。1948年到美国定居,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并获商务管理硕士学位。由于富有创业精神,事业很有成就,曾任香港伊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北京长城饭店总经理。与妻苏仲英育有五个儿子: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均居住在海外。
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嫁给了同乡的杨紫辉,去世于1955年,享年92岁高寿。四十年代时,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先生在撰写《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时,曾多次访问了她。她比孙中山长三岁,对爱弟的童年生活记忆犹新,向罗香林教授提供了许多极为宝贵的材料。孙妙茜一生没有生育,过继了丈夫弟弟的儿子杨聪。杨聪生有一个女儿,名叫惠娥,居住在香港。1980年8月8日,陈淑英女士在台北市金宝石酒楼欢度88岁诞辰时,她特地从香港赶去祝贺。
   孙中山的妹妹孙秋绮嫁给了本县东镇榄边墟西江里的林喜智,他们到旧金山经商,生有一子名叫林镜。孙中山在美国从事革命活动时一直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孙秋绮在辛亥革命成功第二年即去世,年仅42岁。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1867─1952)于1884年(光绪十年)5 月26日结婚。卢慕贞是香山县外●沙村人,离翠亨村约七、八里路。她家世读书,父经商,是个小康之家。卢夫人颇通文字,但对政治毫无兴趣,未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后曾带子女到南洋,与中山先生同住一个时期,1915年与中山先生正式分居,晚年在澳门度过余生。
   孙中山先生的第二位夫人是陈粹芬(1874─1962)。陈粹芬原名香菱,人以排行称呼她为“陈四姑”。她身材适中,眉清目秀,吃苦耐劳,颇具贤德。她虽未曾读过书,但当她19岁时首次遇见孙中山,便为他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从此追随孙中山左右,成为他的革命伴侣。当时孙中山流亡在日本,陈粹芬随侍左右照料他的生活,接待革命同志,所有烧菜做饭、洗衣服等一切家务事,全由她一人承担。当年,胡汉民、汪精卫、居正、戴季陶、廖仲恺等都曾受到她的接待与照顾,大家亲热地喊她为“四姑”。惠州起义前,香港兴中会秘密从美国、加拿大等地购买武器,把日本横滨作为中转站,所有藏有武器的邮船经过横滨都由陈粹芬亲自联络接洽。
   辛亥革命后,卢夫人及两个女儿到南京与孙中山团聚,陈粹芬相随前往,到香港后,卢夫人及三个女儿由邓泽如护送到宁,她则回广州,悄然离开孙中山。同年3月5日在南京《追悼粤中倡义死事诸烈士通告》中,发起人有卢慕贞、孙科、陈粹芬等孙中山家属,这年 5月14日孙中山家属赴九龙百花林祭扫孙母杨太夫人墓时,陈粹芬、卢夫人并列站在墓前与众人合影留念。当时孙中山在广州未能前往祭扫,不久后孙中山回翠亨村故居与家人在门前合影时,只有孙眉夫妇、卢夫人及两个女儿和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蔼龄,陈粹芬未能参与合影。1914年以后,她只身赴南洋,隐居在马来西亚庇能(槟榔屿),与人合股经营橡胶园。她抱养了一个华侨的女儿作为养女,取名孙容,以纪念她和孙中山的那段难忘的感情。1937年她的养女与孙乾结婚,改名苏仲英。后来,孙中山之子孙科曾接济过她,并嘱孙乾夫妇悉心照顾她的生活。陈粹芬为人秉性朴实敦厚,待人和蔼可亲,她与卢慕贞谊同姐妹,相处和谐,晚年常相聚首。1949年夏,孙科、陈淑英夫妇前往澳门为卢慕贞祝寿,当卢慕贞挽陈粹芬携手走下楼梯时,受到亲友们的热烈欢迎。
   1957年春,陈粹芬养女苏仲英病逝于香港。陈粹芬晚年丧女,忧伤过度,从此行动艰难,举步依靠轮椅。1962年10月21日,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87岁。由于种种原因,家人的治丧形式颇为简单,匆匆葬于荃湾华人墓地。1986年底,其女婿孙乾回香港收拾岳母陈粹芬与妻子的遗物,经中山市侨办的大力协助,改葬于翠亨村北山头,面向大海。陈墓按当地风俗建造,墓碑上写着:“妣十八世孙夫人陈粹芬之墓,侄孙乾立。”
   孙中山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宋庆龄是海南岛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在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而且是他忠实的革命同志,中山先生逝世后,她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为实现他的革命理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成为深受全中国人民爱戴的伟大女性。1981年 5月29日,宋庆龄女士因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治,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孙中山先生与卢夫人生有一子两女,子孙科,长女孙【女延】,次女孙琬。
   孙科,字哲生,是孙中山唯一的公子,1891年10月 20 日生于香山翠亨村故居。1895年秋,孙科5岁时随祖母、母亲与妹妹乘船渡海,远赴檀香山,投奔伯父德彰公。因父亲孙中山忙于奔走国事,孙科的启蒙教育就得之于母亲卢慕贞,学习经史书法。7岁后从师就读,学业精进。不久即考入檀香山中学,苦读四年,成绩优异。民国成立后,孙科公费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加州大学文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回国后,历任政府要职:三任广州市长,曾任交通、青年、铁道等部长,两任立法院长,行政院长,直到国民政府副主席,并先后获得过上海复旦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韩国中央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赴台后,曾任考试院长达七年之久。1973年9月13日下午近6 时,孙科因心脏病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83岁。
   孙科夫人陈淑英女士,1893年生于檀香山,是国大代表、中国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自1965年回台湾参加孙中山百年诞辰后,她与家人一直借居于阳明山新园街一号第一宾馆,那是一座日本式的平房公舍,与巍峨壮观的中山楼为邻。1990年 6月30日,陈淑英女士逝世,享年97岁。
   孙科长子孙治平,1913年生于美国加州的柏克莱,抗战前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深造,1955年获加州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65年随父亲孙科回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并在台北经商,受聘担任联合发展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治平与夫人在抗战期间生有一子,名国雄,他是孙中山的长曾孙,现定居美国。孙国雄娶檀香山侨民富白莉女士,生有二女,长女名美玲,次女名美兰,已是孙中山的玄孙女了,即第五代嫡系后裔。
   孙科次子孙治强1915年生于美国加州的柏克莱,抗战前曾在南京金陵大学进修,在大陆时曾任中央信托局秘书,并辅助孙科处理法制工作,后赴美国深造。孙科、陈淑英返台前,在美居住治强家中十余年。孙治强性喜冒险,曾瞒着家人只身前往非洲打猎,竟能猎获“五大”凶兽:狮子、豹、犀牛、河马、非洲象。他在八十年代初曾在台北展出上述各兽标本,轰动一时。孙治强与元配刘氏生有两女,长女嘉琳,次女嘉瑜。七十年代孙治强在台湾又与林伦可女士结婚,于1979年和1980年先后生有两子:长子国元,次子国欣。这是孙中山的嫡系曾孙。
   孙中山的长孙女孙穗英,生于1922年,毕业于美国卫里斯莱大学。她的丈夫是林达文。林先生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航空工程硕士,生有一男一女,子名德杰,荣获医学博士;女名淑真。孙穗英夫妇现定居美国。
孙中山的次孙女孙穗华,1925年生,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嫁给云南籍旅美学者张家恭。张家恭先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为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在加州拥有很多建筑事业,现定居于美国圣地亚哥。孙穗华生有一男两女,子孔颖、女乐文、乐真,均生活在美国。
   孙中山的三孙女孙穗芳,是孙科与他的情妇兰妮所生,1936年3月生于上海。 曾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1959年赴香港,1967年移居檀香山,毕业于檀香山太平洋大学。现定居于檀香山,除有地产管理业务外,还担任全美最大的私立学校校董和檀香山交响乐队董事等职。孙穗芳生有两子:祖荣和祖耀。
   孙中山的四孙女孙穗芬也是兰妮所生,生于1937年8月6日,长大后嫁薛佳瑞为妻,生有一子薛中杰。孙穗芬曾来中山陵谒陵,1986年就任美国驻中国广州领事馆商务领事,后调任美国驻中国上海领事馆商务领事,现调法国工作。
   孙中山与卢夫人生有两女,长女名孙【女延】,1895年生于香山故居,曾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攻读,成绩优异,不幸身染重病,传说为糖尿病,因肾功能衰竭不治,于1913年去世,年仅18岁。由于她早殇,名讳早已被人淡忘,有人称她为孙琰,也有人称她为孙媛,据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专程到南朗考察墓碑,应为孙【女延】。
   孙中山的次女孙琬生于1896年,因她的姐姐孙【女延】早逝,为祈求侄女长寿,就在她的单名上加一“金”字,取名孙金琬,以示“金不换”之意。孙金琬享年84岁,亦可算高寿了。金琬早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文学系,1921年在广州与广东五华籍人戴恩赛结婚。戴恩赛1914年由清华大学选送留美,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广州军政府外交秘书、梧州市长、海关监督、驻巴西公使等要职。1921年冬生女成功;1923年夏,生子永丰,都是外祖父孙中山起的名字。1921年正是孙中山先生等抵达广西桂林积极准备北伐之际,殷切希望北伐能一举成功,所以给外孙女命名戴成功;1922年 6月16日,陈炯明叛变,中山先生坐镇海军永丰舰,讨伐叛军。第二年,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永丰舰事件再度登舰,这时正好永丰诞生,所以中山先生就为他起名“永丰”,以资纪念。戴永丰自岭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后,1950年在该系攻读研究生。戴永丰是孙中山后裔中唯一留在大陆的一个,1952年参加广州市东山区“五反”工作队,因肺病咯血而死,葬岭南大学校园西南区(今中山大学校园内)。全国解放后,戴恩赛一家迁居澳门。1955年,戴恩赛逝世,此后孙金琬与女儿戴成功相依为命,戴成功终生未婚,陪伴母亲近半个世纪,独居澳门。

(全文完) 全文共计347851字

 

 

有关此站点的问题,请向 Tongrn@msn.com 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