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01 |
|
02 |
|
03 |
|
04 |
|
05 |
|
06 |
|
07 |
|
08 |
|
0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附 |
|
|
孙中山传奇
作者:范方镇 2003.2
四十八、风雨永丰舰
陈炯明叛变的消息传出后,立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6月17日, 海军全体官兵通电讨伐陈炯明,全国各界联合会致电孙中山,要求孙中山调遣海陆各军和北伐军回师讨伐陈炯明;美洲国民党致电孙中山称“闻粤变,群情大愤,请速率大军,攻复广州”;上海的国民党人杨庶堪、张继、柏文蔚、林焕廷等及旅沪各省国民党一百六十人联名通电,痛斥陈炯明忘恩负义,甘为叛徒;黄埔附近的乡民组成几千人的义勇队,保卫黄埔,并与海军协商进攻鱼珠、牛山各炮台。
6月17日,孙中山登上了海军司令温树德所在的永翔舰。一上军舰,孙中山立刻要求温树德率领军舰向陈炯明开炮,以镇慑叛军。温树德却犹豫不决,怕得罪了陈炯明,始终不肯开炮。这时,永丰舰的舰长冯肇宪带着五名水兵来到舰上,请求孙中山到永丰舰去给水兵们讲讲话,温树德正要阻拦,孙中山却痛快地答应了。
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冯肇宪舰长告诉他,这几年,温树德一直在培植亲信,只有永丰舰还没有来得及排除异己,永丰舰的官兵怕温树德与陈炯明勾结,对孙中山有什么不利的行动,就以请大总统来给水兵们讲讲话的名义,把孙中山接到永丰舰上来。
第二天,宋庆龄从岭南大学来到永丰舰上和孙中山相见,孙中山得知宋庆龄已经流产之后,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让妻子好好养病,也为了让自己能放心地在军舰上指挥平叛战斗,他要求宋庆龄离开军舰回上海去休养。
宋庆龄走后,外交总长伍廷芳和卫戍司令魏邦平来到永丰舰上求见大总统,孙中山一见到魏邦平,很生气地责问他:“叛军围攻总统府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你的卫戍部队干什么去了?!”
魏邦平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叛军炮轰总统府的时候,也包围了我的司令部,我出不来……”
孙中山挥挥手说:“过去的话不要再分辩了,我已经将海军的全部舰队都集中到黄埔了,马上就要实施对广州叛军的总攻击。你要将你的部队立刻集中到大沙头,配合海军进攻陆上的叛军,收复广州的防地。”
他又对外交总长伍廷芳说:“今天我一定要率舰队反击叛军,否则,中外人士将会以为我已经没有戡乱的能力,而且会以为我失踪了。你今天回去后,立即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向全世界发表宣言,声讨陈炯明的叛逆罪行!”
伍廷芳答应后,便离舰登陆,通告各国驻粤领事,要求各国严守中立,不可对我中华民国政府持敌对的立场。
魏邦平、伍廷芳走后,孙中山命令冯肇宪给永翔舰、楚豫舰、豫章舰、同安舰、广玉舰、宝璧舰等用旗语下达命令,立即随永丰舰行动,向叛军发动总攻击。各舰立刻用旗语回答,表示服从大总统的命令,跟随大总统一道行动。
在永丰舰的率领下,十来艘军舰浩浩荡荡地从黄埔出发,经过车歪炮台,驶向白鹅潭,孙中山传令各舰对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处的叛军,开炮轰击。岸上的陈家军也向舰艇开炮还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当海军舰队向叛军阵地发动猛烈炮击的时候,岸上魏邦平的守军却依然没有动静。没有陆军的支持,光靠海军作战,显然不能给叛军以致命的打击。孙中山只得令军舰经中流砥柱炮台返回黄埔。
回到黄埔后,孙中山就在这里设大总统行辕,电令李烈钧、许崇智等将领,迅速率北伐军班师回粤,讨平叛乱。这时,北伐军已占领万安、太和,前锋离吉安只有数十里。孙中山因广州局势危急,随即又手书致入赣的北伐军总参谋长李烈钧、军长许崇智、总司令朱培德、彭程万,司令黄大伟、李福林,师长梁鸿楷等,令他们迅速率军回广东戡平叛乱。然而这时回师平叛,显然不及当初先平叛后北伐有利了。
叛军一万多人围攻总统府,竟然让孙中山和宋庆龄安全脱险,这使得陈炯明非常恼火。北伐军又开始回师广东,陈炯明不得不再想办法对付孙中山。他给外交总长伍廷芳发了一份电报,要伍廷芳和自己一道,请孙中山下台。在电报中,他装出一副无私的样子,叫孙中山不要把大总统的名声看得那么重要。伍廷芳看了这份电报,气得当场昏了过去,当天晚上便积愤病故。
陈炯明见这一招不行,又于6月29日晚写了一封长信给孙中山, 企图再一次欺骗他,说什么“自十六日奉到钧谕,而省变已作,挽救无及矣。”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无辜的人,还厚着脸皮说“惟念十年患难相从,此心未敢丝毫有负钧率”,其实,他的目的是要达到“庶北征部队免至相戕,保全人道,以召天和。”
陈炯明此人,可谓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这一次孙中山不再上他的当了。他把送信的钟惺可一顿训斥,钟惺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钟惺可走后,魏邦平又来为陈炯明作说客。魏邦平在广州有一个师的精锐部队,孙中山叫魏邦平参加平叛战斗,但魏邦平的态度始终暧昧不明,这就给陈炯明以可乘之机,想把魏邦平拉过来为自己所用。魏邦平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现在陈炯明和孙中山谁都不能得罪,将来不管谁打赢了这场战争,自己都不会吃亏。于是,他答应为陈炯明作说客,让孙中山和陈炯明言和。
魏邦平硬着头皮来到孙中山面前,也不敢正视孙中山的眼睛,嗫嗫嚅嚅地说自己是来为陈炯明和孙大总统两家劝和的。请大总统看在广州市民受苦受难的份上,早日息战,自己愿意在中间奔走。
孙中山一直是侧着身子听魏邦平说话的,这时掉过脸来,两眼直视魏邦平,望得魏邦平心里虚怯不敢抬头。半晌,孙中山才开口说:“魏邦平,你使我感到痛心!当叛军围攻总统府的时候,你在哪里?当我军舰重炮轰击叛军长堤想协助你夺下江防阵地的时候,你又在哪里?陈炯明威胁外交总长伍廷芳,他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还有勇气和叛军作斗争,以致气死在床上。你一个手握重兵的卫戍司令,却在革命遭到危险的关头袖手旁观,现在来当个什么中间人,要我去和叛军讲和,你这种行为,是懦夫的行为!宋代灭亡,还有陆秀夫、文天祥;明代灭亡,也有史可法这样的英雄。民国要是灭亡,假如没有像文天祥这样的英雄,能对得起民国已死的无数先烈吗?能垂范于将来的国民吗?你这样做,不是自己玷污了民国十一年来的庄严璀璨的历史,有违自己三十年来效忠民国的誓言吗?”
魏邦平被孙中山说道满面羞愧,只得连声说是,转身退去了。
陈炯明的又一手,是收买海军。他指使海军投降将校吴礼和、刘大同、何子奇等以重金收买海军永翔、海圻、海琛、肇和四艘军舰叛离黄埔。7月8日晚上11点,该四艘军舰突然升火起锚,驶离黄埔。孙中山得报,下令其余各舰自黄埔上驶,经海心冈,驶往新造附近,掩护长洲要塞,防止鱼珠叛军袭击。
永翔等四艘军舰的出走,使孙中山能够指挥的军事实力受到很大的影响。7月9日下午,鱼珠炮台的叛军钟景棠部渡河袭击孙中山控制的长洲炮台。长洲炮台司令马伯麟率部抵抗,击毙不少敌人。不料驻长洲炮台的海军陆战队司令孙祥夫叛变,竖起白旗,引敌登陆,长洲炮台失守,岸上失去了屏障。孙中山召集各舰长开会,决定率舰队进驻白鹅潭,白鹅潭是英国军舰停泊的地方,陈炯明不敢进攻,比较安全。
第二天凌晨2时,孙中山率永丰、楚豫、豫章、广玉、宝璧等军舰,起锚出三河口,往新造河面驶去。这是一条老河道,水面狭窄,水深也较浅,孙中山亲自指挥舰只通过。拂晓时,他下令轰击车歪炮台的叛军,叛军也发炮还击。孙中山站在甲板上,向炮手示以瞄准、测量的方法,对周围密集的枪炮声毫不介意。谢心准劝孙中山到舱里去避一避,孙中山笑道:“你以为舱里较甲板上安全吗?其实是一样的。”最后,舰队顺利地通过了叛军炮火的封锁线,安全地进入了白鹅潭。
事后,舰长冯肇宪问孙中山:“大总统,我一直在担心,怕军舰无法通过新造河面,因为这里的水深不够,我们的舰队每次从这一带经过时,都是绕道而行的。现在又不是涨潮的时候,怎么还能通过呢?”
孙中山笑笑说:“自古用兵,讲究兵法,兵法中不光讲行军布阵,对敌打仗,还要懂得天文地理,尤其是地理,不光要知道地形,还要知道地形的变化。这新造河一带,近几年来,经过潮水的反复冲刷和上游水流的冲击,水面虽然没有多少扩大,可是水底的泥沙已经被冲走了不少,河水的深度大大地增加了。我对这一带河面的地理作过研究,知道它的变化情况,所以才敢下这样的命令。同时,我还考虑到,叛军一定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把防守的重点放在水面宽阔的地带,对这一带的防备较少,我们反而可以从从容容地通过了。”
永丰舰刚刚在白鹅潭停泊下来,便有一艘小汽艇驶来,两个洋人要求登舰见孙中山。其中一个胖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大英帝国的驻粤海关税务司的夏利士,请问孙先生,您到白鹅潭来,大概是来避难的吧?这白鹅潭一带是我们大英帝国的租界,您到这里来了以后,可能会给这里带来战争,这样将会影响这里的生活的安宁,请您把舰队带走并离开广东。”
还没等那个英国人的话说完,孙中山已经怒不可遏,“砰”地一声,一拳砸在桌子上,怒斥道:“我是中国的大总统,这白鹅潭是中国的领土,我在中国的领土上,想在哪里停留就在哪里停留,我有完全绝对的自由权,岂能说我是来避难?你们外国人在我国的土地上,只是一个客人,客人怎么反过来干涉主人的自由权?真是岂有此理!至于要我离开广东一事,更不是你所应该说的话!我生平不服暴力,不畏强权,我只知道正义和公道,决不害怕无理的干涉!”
英国人在孙中山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灰溜熘地走了。
永丰舰停泊白鹅潭以后,发现随温树德而去的永翔、同安两艘军舰也停泊在这里,孙中山立即派永丰舰上的人去收编他们。永翔舰不听收编,又偷偷地离开了。同安舰被顺利地收编。同在白鹅潭的还有好几艘外国军舰,中国的军舰与外国的军舰在一起,排成一列长长的船队,陈炯明想打又不敢打,唯恐误伤了英国军舰。
陈炯明和叶举找到周天禄,叫周天禄制造水雷炸舰。答应事成后酬以水警厅厅长一职。周即往广南船澳,找到他的同事徐直等制造水雷。制成后徐直便驾驶小船,率同事三人,携带水雷偷偷来到白鹅潭水面,布下水雷。
7月19日上午10点,几艘中国军舰和外国军舰都在顺着退潮的海水掉转船头。 永丰舰刚掉好船头,只听得一声巨响,舰上的人都几乎被抛了起来。这时,孙中山正在舱中读报纸,见蒋介石慌慌张张跑进来,大声报告说:“报告大总统,有人在水面上对永丰舰放鱼雷!”孙中山说:“战争时期,放几个鱼雷有什么可怕?你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就行了嘛。”蒋介石退了出去,心想:“大总统真是个伟人,这么大的风险,他却若无其事一样,我倒反而沉不住气。”
徐直等人布下水雷后便静等永丰舰爆炸,听到爆炸声后,他又和三个人驾小船来观察,见永丰舰安然无恙,正在惊疑。被水兵捕获,带上永丰舰,于是陈炯明暗害孙中山的阴谋便真象大白。
陈炯明这次施放水雷没能炸死孙中山,很不甘心,还想再干一次。忽然有侍从副官报告说:“英国的夏税务司求见。”陈炯明不知道他们的来意是什么,连忙请进。
进来的还是那个被孙中山在船上训斥了一顿的夏利士,他在陈炯明面前就不客气了,就陈炯明在白鹅潭施放水雷一事向他提出抗议,并警告陈炯明今后不得再轻率行动。陈炯明经英国人一吓,再也不敢去冒这个险了。
但是,回师广东的北伐军却进展不利。陈炯明公开叛乱后,早就料到北伐军必然会回师救援,因此他在炮轰总统府的第三天,就命令自己的得力干将翁式亮率部进驻韶关,在韶关凭险构筑了坚固工事。同时,担任北伐任务的粤军第一师师长梁鸿楷是陈炯明安插在北伐军中的一个秘密武器,与陈炯明约有特定的密码。因此,当北伐军回师粤境决定攻取韶关时,梁鸿楷竟不遵命,擅自向三南方向进入连平,并派先头部队赶赴马坝,准备迎击北伐军。
7月11日,北伐军进攻韶关,猛攻数日,未能攻破。 此后在韶关与叛军形成相持状态,互有胜负。7月29日,正当北伐军与叛军在翁源、马坝、韶关激战之际,
由赣返粤的北伐军第一师梁鸿楷部陈修爵团,突然叛变,向北伐军左翼进攻,以致北伐军全线动摇,退往始兴。
8月3日,北伐军在南雄召开会议。考虑到北伐军长期作战,兵力疲惫,补给困难,人心浮动,决定暂时收缩,改变作战方式。北伐军中的粤军退入福建省境内,休整一段时间再图进攻。李烈钧的赣军、朱培德的滇军、陈嘉佑的湘军退往湘边,休整后再入广西,准备以后再图进攻。次日,叶举部又大举进攻,占领南雄,北伐军继续向湖南、江西一带退却。讨伐陈炯明的战斗暂时转入守势。
8月8日,居正、程潜从大本营辗转来到白鹅潭,向孙中山报告了北伐军回师失败的消息,劝孙中山暂时离开广东,另谋进取。但孙中山还在犹豫,他对居正、程潜说:
“没有得到前方的确切情报之前,我决不能轻离职守。敌人的消息不可靠。假如前方的军队没有退,而我离开了广东,势必牵动前方军心。如果因此而导致失败,那我将何以面对前方二万多名为我牺牲的将士呢?”
第二天,蒋介石来报告:“有一位从南洋归来的老华侨,只身一人来到永丰舰,要求见大总统,说是从粤北来,亲眼看到北伐军的情况,来此报告军情。”
那位老华侨一进船舱,孙中山就认出他就是当初在新街车站上劝自己不要到广州去的那位老人。老人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只身跑到粤北看到的北伐军南下的情况一一说给孙中山听,孙中山这才知道北伐军南下讨贼的战斗真的失败了。
老人走后,孙中山立即召集各位舰长到永丰舰上来开会,研究下一步如何继续讨伐陈炯明的问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北伐军南下受挫,总统孤守省河,有损无益,平叛战斗决非短期内可以完成,长住军舰上也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另图良策。这样,孙中山决定即日离开广州,返回上海。
听说孙中山要离开这里,英国领事非常高兴,立刻派了一艘“摩汉号”炮艇来护送孙中山离开。当天下午,孙中山和陈策、蒋介石、冯肇宪等登上炮艇离开白鹅潭,取道香港转赴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