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孙中山传奇 作者:范方镇 2003.2

五十一、东江风雨

孙中山早在一年前,就提出“化兵为工”的计划,主张裁军。他在重返广州时,就声明这次回粤的要旨是“第一和平统一,第二扫清叛乱军队,第三化兵为工,第四精练一部分军队。”“裁兵便是统一的方法,先裁兵后统一,那才算是真统一。”但是,还没有等他来得及实行裁军,沈鸿英叛乱爆发,孙中山只得调动在广州的滇、桂各路军事力量,全力平叛。在沈鸿英叛乱平定后,孙中山又要来实施自己的裁军计划。然而,沈鸿英叛乱刚刚平息,陈炯明的旧部又在东江地区再次发动叛乱。
早在陈炯明广州兵败逃往惠州后赴香港时,陈炯明就授意自己的旧部,先在东江和潮汕地区安定下来,如果孙中山不来进攻,就暂时不要向广州进发;如果孙中山要派兵向你们进攻,就可以投降,接受改编,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后来,洪兆麟、杨如坤等都曾假意宣布脱离陈炯明独立,拥护孙中山,接受改编。沈鸿英发动江防会议政变后,他们看出沈鸿英必叛,便密谋等沈鸿英叛乱时,趁机反攻省城。
西江战事还在进行,1923年5月8日,陈炯明的旧部又在东江地区再次叛变,熊略、杨坤如等部向刘震寰部攻击,洪兆麟也在潮汕地区起兵响应。频繁的叛乱,使孙中山疲于奔命,心力交瘁。他不得不再次振作精神,全部身心地投入平叛战斗之中。
当时,驻闽南的许崇智部奉孙中山命回粤,途中必须经过洪兆麟的驻地。因为洪兆麟已假意脱离陈炯明,接受孙中山改编,许崇智便不再绕道,直接从洪兆麟防区经过。不料正当许崇智率部通过潮汕地区的时候,洪兆麟突然发难,向许崇智部发动袭击。好在许部毕竟久经沙场,在短时间的混乱之后,很快便站住了脚跟,在潮汕一带固守下来。
陈炯明见他的旧部发动叛乱后,便立刻从香港动身回到惠州,成立叛军的总指挥部,准备大举侵犯广州。
根据这一形势,孙中山当机立断,先打电报给许崇智,命令他率部在潮汕一带固守待援,只要他能在潮汕地区守住,就能拖住叛军的一大部分力量,使之不敢集中全部力量来进攻广州。同时,孙中山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于5月20 日任命程潜为东江讨贼军总指挥,率广东境内的滇、粤、桂各军,组成讨逆联军,分兵三路进攻陈炯明的老巢惠州,以刘玉山守博罗。
但是陈炯明也很狡猾,他知道惠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便也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命令熊略分兵抄袭博罗,刘玉山部支持不住,退却石龙。石龙位于广九铁路与东江的交会点,是广州东面的屏障,敌军只要拿下石龙,广州城也就危在旦夕了。
陈炯明这一招果然有效,程潜见叛军向石龙挺进,担心石龙一破,广州就失去了屏障,便从石龙分兵争夺博罗,派滇军刘震寰部单独进攻惠州。孙中山在广州得到叛军向石龙进攻的情报,深感博罗城的意义重大,亲自来到石龙督战。动身前,还命令驻扎在广州的滇军蒋光亮部火速增援博罗,讨逆联军于6月4日再次收复博罗。
惠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西南的飞鹅岭是夺取惠州的唯一一块高地,刘震寰来到惠州城下时,发现叛军竟然没有派兵防守飞鹅岭,轻易地占领了飞鹅岭。他立刻致电孙中山,说是不出三天就可以拿下惠州城。
但是,惠州城并不是容易攻下的,刘震寰几次进攻都没有得手,相反他自己的头部倒受了伤。
孙中山在广州等了几天,并没有等到刘震寰攻下惠州的消息,却得到了刘震寰受伤的噩耗,急忙赶到惠州前线,慰问负伤的刘震寰。6月8日,孙中山亲自督师攻打惠州城,范石生师攻打惠州西门,刘震寰率部由飞鹅岭攻击,刘玉山部驻西湖,逼近惠州城脚,联军还出动飞机轰炸,从8日到10日,滇、桂、湘、粤联军对惠州连续三天发动总攻, 都没有能攻下惠州城。此后惠州方面的战事陷入相持状态。
东江战事正酣,北江战事又起。6月4日,沈鸿英联合北军方本仁部、粤军叛将谢文炳部分三路攻占了韶关,18日,谢文炳部又攻占广州北面的英德。孙中山急忙于6月24 日令东江联军停止攻打惠州。要杨希闵、范石生集中部队反攻沈军。沈军溃降,俘虏一千多人,吴佩孚的北军也不战而退。
潮汕方面,陈家军林虎等部在5月底占领潮州、汕头,许崇智的军队退向揭阳、黄冈。7月上旬,中央直辖军兼闽南善后督办何成竣、臧致平联合自闽南进攻潮汕, 被陈炯明所部林虎、洪兆麟等部击败,退到漳州、泉州一带。陈炯明亲自率领军队援助惠州守军,攻打惠州的刘震寰急电孙中山求援,7月26日,孙中山从广州赴东江前线督师, 举行二次东征,但仍然没有奏效。
8月23日,孙中山再赴石龙督师,举行第三次东征。25日,陈炯明叛军包围博罗, 联军退守博罗城外的飞鹅岭,第二天,飞鹅岭失守,博罗北门被围,城中兵力单薄,弹尽粮绝,形势十分危急。孙中山急电广州滇军来增援,但是滇军从来是为钱打仗的,没有钱就不动,不顾博罗的危急。
到27日形势更加危急,博罗城东、西、北三门已受包围,孙中山得到广州增援部队已经准备出发的电报,但等到深夜也未见一兵一卒增援。好在此后连日大雨,石龙水涨七尺,灾情严重,附近民居住宅,水已漫至瓦檐,灾民风餐露宿,流离失所,敌军也无法进攻。只能在北门外远远地放几声炮。而抵达石龙的蒋光亮部又不听调遣,蒋光亮部大部分军队已到,而蒋本人却没有来。孙中山令蒋部参谋禄国藩指挥各军,禄国藩不但不听从命令,竟于9月6日水退后擅自领兵退回石龙。右翼的福军竟全然不知。假如此时敌大举进攻,博罗必然失守。幸好敌军尚未察觉,没有与讨逆军接触。至9月10日, 讨逆军攻占铜鼓岭,叛军退却,博罗解围。
9月18日,孙中山再赴东江前线,第四次东征。20日他来到飞鹅岭炮兵阵地, 被惠州城楼上的敌军发现,敌炮兵立即向孙中山射击,有几炮落在离孙中山只有几丈远的地方。随从人员多劝孙中山躲避,孙中山笑道:“只要心中不慌,敌人的炮就打不着。”继续沉着地与各部将领商定攻城计划。22日至24日,向惠州城再次发起总攻,仍未能破城,部队伤亡很重。
10月下旬,从漳州、泉州一带回援惠州的陈炯明军分路大举反攻,在东江北岸先后占领龙门、泰尾、河源等要地。在东江南岸的陈军也向平山一线进攻。28日,孙中山命令蒋光亮部增援广九路上的平湖,洪兆麟叛军四千多人在海军的支援下,乘海圻号军舰在大亚湾的澳头登陆,由龙岗进攻平湖。守龙岗的卢师谛部退到平湖,蒋光亮部也退到石龙,蒋光亮丢下部队不管,竟独自乘坐火车头退回广州。洪兆麟部于当天中午占领平湖,形势顿时变得严重起来。
孙中山得报后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派重兵守住石龙、石滩。命令范石生部由石龙增援樟木头,刘震寰、刘玉山抽一劲旅抄叛军后路,从侧面袭击敌军。30日,孙中山赶到石滩制止部队退却,下令“如向石龙退却者一律枪决”。但各军依然退却如故。同一天,刘震寰军全部退出惠州飞鹅岭,孙中山亲自到石龙,在东江南岸的茶山、横沥一带督战,暂时抵挡了一阵。
11月8日,博罗失守。9日孙中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再赴石龙督战。到11日,移驻石滩指挥反攻。第二天,反攻失败,石龙失守,这完全是守将蒋光亮失职所致,9 月初增援博罗时他就不到,由他的参谋禄国藩代行指挥,这一次他又擅离职守,竟乘火车头独自回广州享乐去了,以致敌军大兵压来时,守军群龙无首,毫无战斗力,很轻易地就被叛军拿下了石龙。
石龙不守,孙中山急令范石生派李根云部增援。援兵赶到石龙桥,正面溃军已如潮水般涌来,在石龙桥上拥挤践踏而死者数十人,坠入河中溺毙者不可计数。孙中山在溃军中虽大声号令,维持秩序,但无人听命,只得登车而行。乱兵竟蜂踊而上,强行登车。乡村匪盗也乘机而出,四处骚扰,枪声四起。孙中山不得已,只得换乘火车头往广州方向退去,途中历经艰险,下午4点到达广州。即派廖湘芸率部增援石滩,派杨廷培沿铁路收容溃兵,并急电谭延●“迅率所部星夜来援”。令他率部在琶江口下车,集中从化,从侧面向龙门之敌攻击前进。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广州还正在举行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鲍罗廷参加了会议。会后,鲍罗廷与孙中山谈起了前线的情形,他告诉孙中山,前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在农民中间工作薄弱,因而农民们对于事件的态度是消极的,有时甚至帮助敌人。鲍罗廷的分析是十分正确的,孙中山听了表示同意鲍罗廷的意见,并说如果能够坚持六个月,那么,凭着现在着手改组国民党的这种劲头,就能巩固政府的地位,并把广东省变成国民革命运动的战略基地。
11月13日早晨,广州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委会不顾陈炯明的进攻,召集了各区党部委员会议,几乎全体中央执行委员都出席了这个会议。鲍罗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此前,鲍罗廷在谈到关于国民党或政府的现状问题时,说话是比较谨慎的。这时,考虑到前线的危急局势,他在征得孙中山的同意后,决心坦率直言,说出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并提出了重要的建议。鲍罗廷说:

  假如国民党的地区组织在一年前建立的话,那现在就不会发生这种极危
险的形势了。一夜之间不仅能够把各党部动员起来,而且今天早晨就会有成
千上万的人开赴前线,打退反动派乃是容易的事。
尽管国民党客观上是有革命性的,但至今它仍然‘悬在空中’,而没有
依靠某一个阶级或某些阶级。主要由农民构成的广东省居民对待前线发生的
斗争是消极的。最近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的农民暴动。很遗憾,这帮了敌人
的忙……我在来参加这次会议的路上,见到饥饿、疲倦、衣衫褴褛的士兵像
浪潮一样从前线沿铁路撤下来。我的翻译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前线,士兵们回
答说,农民对他们极不友好,食品一点不给。为了使农民友好地对待我们的
军队,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呢?你们是否考虑过,你们对中国伟大未来
的信心是否足以使广东的农民愿意听从你们?有一半农民在前所未闻的艰难
条件下耕种极少的土地。他们不得不向地主们缴纳很高的地租并向政府缴纳
重税,以便进行某种对于农民来说完全莫名其妙的、在他们看来不需要的战
争。直到现在你们还没有做过任何一点帮助农民的事,这样,贵党就失去了
一个最重要的支柱。

鲍罗廷接着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他说:

  政府应当立即颁布在广东农民中分配土地的法令。我们现在不去详细叙
述这一法令的细节,但在法令中应当明确指出,地主的土地将予没收,以利
于实际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民。……摆在诸位面前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召集数量
众多的党员,骑自行车、开摩托车、划舢舨、乘汽车把这些法令带到农民中
去。

廖仲恺把鲍罗廷的演说逐句从英语译成汉语,他的演说尤其在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中受到热烈的欢迎,而且连国民党的许多领导人,其中甚至包括右翼领导人也同样支持鲍罗廷的建议。
11月18日,广州眼看就要陷落,陈炯明的部队沿韶关至广州的铁路进军,因而有从北面攻入城市的危险。另一支部队占据着城东广州至石龙铁路沿线的一些车站,广州市的命运,也就是说孙中山政府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些方面战斗的最终结局。大本营的人们正在议论往哪儿跑,孙中山已经准备去日本。他认为无论是香港,还是在上海,英国人都不会让他居住。鲍罗廷建议一旦军事失败,邀请他从日本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再从那里去莫斯科。孙中山也答应了鲍罗廷的邀请,并说他还打算去柏林。
就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孙中山的一支生力军到了,这就是樊钟秀率领的豫军。樊钟秀本是河南宝丰县的一个农民,早年因不堪土匪和反动官府的欺压,率领百姓起来自己保护自己。后来队伍越拉越大,军阀们都来拉拢他,他也先后为好几个军阀卖过命,但都是被当作工具,到头来那些军阀总是想吞并他的军事力量。后来,他终于发现孙中山和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1922年8月,当孙中山从广州被迫来到上海时, 樊钟秀便派了两名亲信到上海表示自己的一片诚意。孙中山很为樊钟秀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他作为自己的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但要他仍然不动声色,继续充当吴佩孚旅长的角色。这时,樊钟秀正好奉吴佩孚之命开往南方,11月初,他在赣南宣布起义,孙中山曾下令嘉奖,6日, 孙中山还派人给樊钟秀部送去军服。10日,樊钟秀部由赣南向南雄移动,进入粤境。现在,广州城已经陷入重围,他便率部前往广州。
11月18日,陈炯明的各路叛军已经兵临城下,一路已经攻至广州东北郊的龙眼洞、上下元岗,正在攻击朱培德的军队;另一路已攻到广州东郊的石牌、燕塘,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正在这个紧急关头,樊钟秀旅从韶关乘车抵达广州黄沙车站,全体将士立刻跑步奔到广九车站增援。孙中山得知樊钟秀部到了,非常高兴,立刻到广九车站接见豫军将士,向官兵们发表讲演,全军士气大振。樊钟秀命令士兵们就地造饭,饱餐后准备上战场。孙中山问他需要什么,樊钟秀回答什么都不需要。站在孙中山旁边的财政部长叶恭绰见他如此豪爽,不由得心中佩服,说:“我献上一万元以犒赏你的军队!”樊钟秀还是摇摇头说:“无功不受禄,不敢领受。”说完就要带队出发。孙中山决心亲自杀敌,命令部队随他本人前进,在场官兵无不感动,坚持请孙中山回去指挥。樊钟秀伸出大手,一把挽住孙中山的手臂,声泪俱下地不让孙中山上阵。并表示:打不退陈炯明,誓不生还!孙中山这才留下,目送豫军官兵上前线。
此时,叛军正与联军大战,突然从背后杀出一支生力军,个个都是彪形大汉,勇猛异常,顿时杀得陈军乱作一团。朱培德、范石生也率卫队加入第一线,突破叛军右翼,威胁其左翼,谭延●的湘军也在这时赶到,几支军队联合作战,叛军主力大部被歼,讨贼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石滩、石龙,叛军被迫退回惠州老巢,陈炯明进攻广州的计划再次遭到挫败。
樊钟秀的豫军不足一万人,在这次保卫广州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斗结束凯旋归来时,孙中山紧紧握住樊钟秀的手说:“好!好!好!,好同志!真革命!”
12月2日,孙中山为庆祝战胜陈炯明并欢迎谭延●、樊钟秀举行宴会,樊钟秀最年轻,但坐首席。后来,孙中山对樊钟秀一直念念不忘,樊钟秀也一直以孙中山授予的建国豫军为番号,在北伐中始终作为先锋部队,孤军深入河南,受到孙中山的赞扬。然而,这样一位深受孙中山称赞的革命军人,却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在许昌被蒋介石的飞机炸死。

 

 

 

有关此站点的问题,请向 Tongrn@msn.com 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