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01 |
|
02 |
|
03 |
|
04 |
|
05 |
|
06 |
|
07 |
|
08 |
|
0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附 |
|
|
孙中山传奇
作者:范方镇 2003.2
三十八、 革命伴侣宋庆龄
在孙中山最困难的岁月里,宋庆龄来到他的身边,成为孙中山一生中最亲密的伴侣和最忠实的革命同志。
1913年8月30日晚上,宋嘉树带着两位姑娘来到孙中山寓所, 其中一位是孙中山的女秘书宋蔼龄。
“你看,谁来了?”宋嘉树指着另一位姑娘,问孙中山。
“孙先生,您好!”那位姑娘很有礼貌地向孙中山鞠了一躬。
“噢,一定是罗莎蒙黛──庆龄小姐!”
孙中山来到日本后,宋嘉树经常和宋蔼龄一道来看望他,有时还宿在孙中山处,宋蔼龄当时是孙中山的女秘书。前几天,宋嘉树就告诉孙中山,二女儿宋庆龄已经从美国威斯里安学院毕业,就要来日本了,罗莎蒙黛是她的学名。
前一天,宋嘉树和宋蔼龄在横滨接到宋庆龄,这时便匆匆赶来看孙中山。
宋嘉树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宋庆龄排行第二,姐姐宋蔼龄、妹妹宋美龄、弟弟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宋庆龄于1893年出生于上海,幼年时在上海中西女子学校读书。她在童年时代就见过孙中山,那时候孙中山曾来她家拜访宋嘉树,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对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五岁那年,她和妹妹宋美龄一道去美国求学,考入了威斯里安学院。和其他女孩子不同的是,宋庆龄不大注意吃穿打扮,却十分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国家大事。她十八岁那年,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宋庆龄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刻提笔写了一篇《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在校刊《威斯里安》上发表。可是,接踵而来的事件却令她忧心:孙中山辞职,袁世凯上台,二次革命……,她开始为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的安危担心。正好这一年,她从威斯里安学院毕业了,获得了文学士学位。这时,宋嘉树因为二次革命失败,带着全家避居日本,宋庆龄渴望早一天来日本,看望久别的亲人,也渴望见到她久已敬仰的孙中山先生。行前,她托人带了一封给孙中山的私信,并给孙中山带了一盒加州水果。此刻,宋庆龄终于见到了孙中山,她环顾四周,见孙中山的居室很小,屋内只有一张短榻、一张木板制作的简易小桌、三把木椅和一个书架。陈设虽然简陋,但书架上却堆满了书,宋庆龄立刻感觉到:孙中山是一位嗜书如命、博学多才的人。
此后,宋庆龄便经常去看望孙中山。据日本外务省当时为监视孙中山的行踪而留下的《孙文动静》记载,从9月6日到9月25日这十天中,
宋庆龄和宋蔼龄等人一起去看孙中山七次。1914年3月下旬,孙中山患肠胃病,宋庆龄和宋蔼龄前来看护,悉心照料, 使孙中山很快恢复了健康。
1914年9月,宋蔼龄与孔祥熙结婚,辞去了孙中山秘书的职务, 宋庆龄主动提出接替姐姐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她觉得,能和孙中山在一起工作,能为孙中山分担忧虑,是她最大的快乐。她在写给正在美国读书的小妹宋美龄的信中说:“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
宋庆龄正式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以后,更加勤奋地帮助孙中山工作,把所有整理文件、处理函电、提供资料以及其它琐碎的工作,都承担起来,做得十分出色,使孙中山能更加集中精力投入革命事业。工作之余,宋庆龄也经常陪伴孙中山散散步,还陪他去梅屋庄吉家作客。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宋庆龄和孙中山一起到青山、上野一带去游览。
1915年3月,宋庆龄还曾陪孙中山到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热海去玩了一周,大大丰富了孙中山的精神生活,经过这一段时期共同的生活,他俩都感觉到彼此越来越不能分离。
1914年底,宋嘉树带领全家回到上海,在法租界霞飞路买了一幢花园洋房居住。第二年,宋庆龄在回上海前对孙中山说:
“我走了以后,你把需要我做的工作都记下来,等我回来再处理。”
“那么说,你还要回来的?”
“我当然要回来的。”宋庆龄有点激动了,她望着孙中山,深情地说,“我们结合吧。我考虑过了,没有比和你在一起更能使我快乐的了!”
孙中山感动了,他抑制住自己的感情,真诚地说:
“罗莎蒙黛!你不能牺牲自己,我是一个不值得考虑的人,我已经老了,而你──”
“但是革命呢?它可不管年龄,而需要我们两个人啊!”宋庆龄打断了他的话。
“那你也得征求你父母的同意。”孙中山必须考虑到他的老朋友宋嘉树的想法,还有他自己也得和夫人卢慕贞商量一下。
“我会告诉他们的,不过现在一切可以定了!”宋庆龄的态度非常坚定。
1915年9月1日,孙中山请卢慕贞来到日本,和她商议离婚事。卢慕贞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她十分体谅孙中山的苦恼处境。孙中山长年在外奔走革命,她不能给他任何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慰,他们事实上是长年分居,两人在知识、习惯、理想等方面也都相差很远。卢慕贞甚至早就劝孙中山按照旧风俗再娶一个妻子,以便照顾他的生活。所以很快答应了孙中山的要求。随后几天,孙中山还陪卢慕贞游览了上野公园,和她一同出去购物,并亲自把她送到东京车站回国。
宋庆龄回到上海后,向父亲和母亲公开提出要同孙中山结婚。
“什么?你说什么?”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惊愕地问。
“不行!”宋嘉树没有听错,他厉声回答,“这不可能!”
这下子母亲听清楚了,忽然,她放声大哭起来:
“天哪!你怎么这么糊涂啊!这怎么可以呀!”
父母的反对是有他们的理由的,他们认为这一门亲事是极不合适的,双方年龄相差二十七岁。宋嘉树觉得自己与孙中山年龄同庚,又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现在要做他的岳父,简直是不可思议。于是,他们立即商量,赶快给宋庆龄提门亲事,让她立刻成婚。第二天,他们就向宋庆龄提起了这件事。
“那位少爷不错的,”宋蔼龄也插嘴说,“人长得又好,家里又有钱,你不要错过机会哟!”
宋庆龄这才知道,原来大姐也介入了这件事。
“不!我不要,这不是我订的婚姻,我决不要!”
她顿时觉得两眼发黑,腿一软,当场倒在地下晕了过去。
父亲和母亲不肯答应,但也不能再硬性拒绝,便采取拖的办法,叫她等等再说。宋庆龄也不能完全不顾父母的意见,只好在上海等一段时期,她给孙中山写信说:“你看!你叫我先告诉父母后,加以决定的办法,是得到了怎样的一个结果!……我现在只为着我父亲,才留在这里。你是认识他的,同时,你也知道,他既然叫我等待,那是我不得不等的。但是等可是苦事,是非常的苦事。如果讲到我母亲的见解,那么等待完全是白费工夫。”
宋庆龄等了三个月,父亲实际上已经同意了,但母亲仍然坚决反对。宋庆龄只得不辞而别,返回日本。当宋庆龄回到日本时,卢慕贞已经同意孙中山的要求,于是他俩的婚事完全定下来了。
但是,革命党人中却有人反对孙中山的这门婚事,孙中山很气愤地对他们说:“我不是神,我是人。”还说:“我是革命者,我不能受社会恶习惯所支配。”
胡汉民、朱执信也反对这件婚事,孙中山对他们说:
“展堂、执信!我是同你们商量国家大事的,不是请你们来商量我家庭私事的!”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东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结婚仪式,由和田瑞为他们证婚,并庄重地签订了《结婚誓约书》:
|
誓 约 书
此次孙文与宋庆琳之间缔结婚约,并订立以下诸誓约:
一、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二、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
三、万一发生违反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
亦不得有任何异议;而且为了保持各自之名声,即使任何一方之亲属采取何
等措施,亦不得有任何怨言。
上述诸条誓约,均系在见证人和田瑞面前各自的誓言,誓约之履行亦系
和田瑞从中之协助督促。
本誓约书制成三份:誓约者各持一份,另一份存于见证人手中。
誓约人 孙 文 (章)
同 上 宋庆琳
见证人 和田瑞 (章)
千九百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
196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从私人手上征集到这份誓约书,在进行鉴定时,发现有三个疑问:第一,为什么誓约书上写的日期是“1915年10月26日”,而不是“1915年10月25日”?第二,为什么宋庆龄的签名写的是“琳”而不是“龄”?第三,为什么宋庆龄没有用印?为此,有关专家特地请教了宋庆龄副主席。
不久,宋庆龄通过他的秘书室作了答复:第一,因日本风俗以双日为吉日,故接受律师的建议将25日改写成26日;第二,宋庆龄当时写成“琳”是因为“琳”字容易写;第三,因为当时宋庆龄去日本时没有带图章,故没有盖章。至于这份誓约书的来历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保存在上海孙中山故居中的两份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结婚誓约书,已被掠去,这份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份。1980年,应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请求,宋庆龄还为这件誓约书题了字:“此系真品
宋庆龄 一九八零年三月十八日”。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礼非常简单,没有举行隆重的仪式,双方的亲属也都没有任何人参加,只有中华革命党的少数负责人和几个日本朋友参加了这个朴素的婚礼。宋庆龄于结婚后不久在写给美国的友人的信中说:“我们的婚礼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不赞成繁琐的礼节。”
结婚的第二天,孙中山就给卢慕贞汇去一笔钱,继续负担她的生活。后来,孙中山和卢慕贞仍有书信来往,一直对她很关心,还曾与宋庆龄一道去看望过她。孙中山逝世后,卢慕贞也曾来中山陵祭扫,寄托她的哀思。
虽然有不少人对孙中山、宋庆龄的婚姻有各种非议,但他俩各自对对方都是称心的。婚后,孙中山在给他的恩师康德黎的信中高兴地写道:“她不仅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我的朋友,她的来到开始了我的新生活。我很高兴地改变了我以前那种令人乏味的生活”。
以后的历史证明,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结合对推动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宋庆龄为孙中山作出了无私奉献和牺牲,并由此而更进一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因此也赢得了人民对她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
|